医疗事故纠纷起诉流程和费用是如何规定的?


医疗事故纠纷起诉流程和费用的相关情况如下: 首先是起诉流程: 1. **诉前准备**: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要第一时间和医院医务科联系、投诉,提出复印诊疗病历的要求,并与医方代表共同封存病历(像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资料都要封存),同时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完成这些后,再决定是否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2. **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会审查是否符合起诉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条件。若符合,法院会受理并安排第一次开庭,此次开庭主要确认医患双方诉讼主体资格,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质证后的病历会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所以患者在这一阶段要仔细审查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 。 3.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关键环节,它对整个诉讼走向影响很大。患者要认真对待,向专家小组提交的《陈述书》应详细说明医疗经过,重点指出医方医疗行为的过失和违反的诊疗规范。 4. **赔偿款确定**: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后,若构成医疗事故,患者可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不过要考虑医方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确定医方责任。如果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患者也可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原则,举证医方诊疗行为瑕疵及造成的人身损害,以人身损害为由索赔 。 接着说诉讼费用: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财产案件按照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比例分段累计交纳。比如,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等。 相关概念: 诉讼主体资格:就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 质证: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