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该怎么起诉?


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如果要起诉,一般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刑事诉讼方面,在我国,肇事逃逸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事诉讼通常是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一般来说,当发生肇事逃逸事件后,公安机关会进行立案侦查,收集相关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受害者无需自行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但可以配合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的工作,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 民事诉讼方面,如果受害者想要获得民事赔偿,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肇事逃逸案件中,受害者就是直接利害关系人。其次,要有明确的被告,即要知道肇事逃逸者是谁。再者,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比如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并说明这些请求的依据和相关事实。最后,案件要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一般来说,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时,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起诉状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还需要准备相关的证据,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误工证明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事故的发生、受害者的损失情况等。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受理案件,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