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诉讼中该如何起诉房屋征收?


在拆迁诉讼中起诉房屋征收,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具体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要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在房屋征收的拆迁诉讼里,原告通常是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被告一般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比如,A市某区政府作出了房屋征收决定,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就可以以该区政府为被告提起诉讼。 接着,撰写行政起诉状。起诉状要明确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法人要写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同时,要清晰阐述诉讼请求,例如请求撤销房屋征收决定、要求合理提高征收补偿等。还要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比如征收程序不合法、补偿标准过低等,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证据可以是征收公告、评估报告、相关的聊天记录等。 然后,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所以,起诉房屋征收决定,一般要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 之后,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可以通过现场递交或者邮寄的方式将起诉状、证据清单以及证据材料提交给法院。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会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 最后,进入审理阶段。在审理过程中,原被告双方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当事人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总之,在拆迁诉讼中起诉房屋征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充分准备好相关材料,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