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权益法?


权益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在法律层面,它主要应用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对于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权益关系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下面将从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具体运用步骤等方面详细解释如何运用权益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权益法的基本概念。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要根据被投资企业的权益变动情况,相应地调整自己投资的账面价值。这就好比你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店,你占一定的股份,店里的盈利或者亏损,都会按照你的股份比例影响你在店里的权益。 关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例如,你投资一家公司,虽然不能完全控制公司的决策,但你可以参与公司的一些重要决策,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适用权益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权益法的具体运用步骤。第一步是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就是你一开始投入到被投资企业的资金。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举个例子,你投资100万到一家公司,该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0万,你占40%的份额,那么你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120万(300×40%),初始投资成本100万小于应享有份额120万,此时就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120万,差额20万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步是持有期间的调整。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时,投资企业应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比如被投资企业盈利了100万,你占30%的股份,那么你就应该确认30万的投资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此外,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应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最后,当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按相应比例对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进行会计处理。 总之,运用权益法需要准确理解其概念、适用范围,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反映和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