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从法律角度正确看待医患关系,有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秩序的稳定和和谐。 首先,我们要明确医患关系在法律上的性质。医患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具体而言,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对合同的订立、履行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到医疗机构挂号就诊,就意味着与医疗机构达成了一个医疗服务合同。患者有支付医疗费用的义务,同时享有获得合理、安全医疗服务的权利;医疗机构有按照医疗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同时享有收取相应医疗费用的权利。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患者享有多项权利。一是知情权,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等信息。二是隐私权,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提供的个人信息、疾病情况等都属于隐私范畴,受到法律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此外,患者还有自主选择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治疗方案、医生等。 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医疗机构有合理收费的权利,但必须按照物价部门的规定进行收费,不得乱收费。医务人员有获得尊重和安全执业环境的权利。同时,他们负有勤勉尽责、谨慎治疗的义务,要按照医疗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为患者提供服务。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 正确看待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都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患者要尊重医务人员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医务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双方应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如协商、调解、诉讼等,共同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