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停息对征信有什么影响?


分期停息,简单来说,就是当持卡人无法按时偿还信用卡欠款时,和银行协商达成协议,停止计算利息,把欠款金额和之前产生的利息做一个分期还款的安排。那么,分期停息对征信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在申请分期停息之前,持卡人往往已经出现了逾期还款的情况。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逾期记录一旦产生,就会被上报到征信系统,这会对征信产生负面影响。银行会认为持卡人的信用状况不佳,还款能力存在问题。在申请分期停息时,银行一般会要求持卡人证明自己确实没有还款能力,比如提供失业证明、疾病证明等。银行审核通过后,才会和持卡人达成分期停息的协议。 在分期停息期间,虽然不会再产生新的利息,但该笔债务在征信报告上会显示为“呆账”“逾期”等异常状态。这是因为分期停息本质上还是一种逾期后的处理方式。这种异常状态会一直记录在征信报告中,影响持卡人的信用评分。信用评分降低后,持卡人在未来申请信用卡、贷款等金融业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审批业务时,会查看征信报告,看到有“呆账”“逾期”等记录,可能会拒绝持卡人的申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额度。 当持卡人按照分期停息协议还清所有欠款后,征信上的异常状态会变为“已结清”。但逾期记录仍然会在征信报告上保留5年。在这5年内,虽然影响会逐渐减小,但还是会对一些金融业务的申请产生一定的阻碍。不过,如果持卡人在还清欠款后,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按时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用评分会慢慢恢复。 综上所述,分期停息会对征信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等信贷产品时,一定要合理规划消费,按时还款,避免出现逾期情况。如果确实遇到还款困难,应尽早和银行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对征信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