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拮据冒充军人强卖假军鞋,强买强卖是否构成犯罪?


在日常生活中,强买强卖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冒充军人进行强卖假军鞋这种较为特殊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来判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强买强卖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义。强买强卖指的是在商品交易中,一方违背另一方的意愿,以暴力、威胁等手段迫使对方进行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自愿原则,损害了消费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强买强卖商品的;(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也就是说,如果强买强卖的行为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就会构成强迫交易罪。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包括多次实施强买强卖行为、强买强卖的数额较大、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 在本案例中,不仅存在强买强卖假军鞋的行为,还涉及冒充军人这一情节。冒充军人进行招摇撞骗,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罪名——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军人本身就是对军人形象和军队声誉的损害,而利用这种虚假身份进行强卖假军鞋的强买强卖行为,性质更加恶劣。 综上所述,手头拮据冒充军人强卖假军鞋这种行为,既可能构成强迫交易罪,又可能构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的犯罪事实、情节和危害后果,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定罪量刑。所以,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触犯法律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