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财产经过两年后是否还可以要求分割?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继承财产经过两年后通常是可以要求分割的。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继承开始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也就是说,当被继承人去世,继承的法律程序就启动了,此时继承人就依法享有了继承遗产的权利。 对于继承财产的分割时间,法律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就属于所有继承人共同共有。共同共有人在共有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在继承关系中,一般没有时间上的硬性要求,即使经过了两年,继承人依然有权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如果涉及到因继承权纠纷而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知道自己的继承权被侵犯,要在三年内起诉,否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要求分割财产,不涉及到权利被侵犯的纠纷,就不受这个诉讼时效的限制。 另外,在分割财产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综上所述,继承财产经过两年后,继承人通常是可以要求分割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