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故意关联性是怎样的?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共同犯罪的故意关联性,指的是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在主观故意方面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共同故意”这个概念。共同故意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识因素,各共同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实施犯罪,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都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关于共同犯罪故意关联性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共同的直接故意,也就是各犯罪人都明确希望犯罪结果的发生,并且相互之间有共同的犯意联络。例如,甲和乙商量好一起去抢劫银行,他们都积极追求抢劫成功这个结果,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这就是典型的共同直接故意。 还有一种是共同的间接故意,即各犯罪人都对犯罪结果持放任态度。比如,丙和丁为了报复某工厂,故意在工厂附近放火,他们虽然不确定工厂一定会被烧毁,但对工厂被烧毁这个结果持放任态度,这种情况就属于共同间接故意。 此外,也存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相结合的情况。比如,戊希望杀死被害人,己虽然不希望被害人死亡,但为了帮助戊实现其他目的,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持放任态度,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一规定强调了共同犯罪中“共同故意”的重要性,只有在各犯罪人之间存在故意关联性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共同犯罪的故意关联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犯罪人之间的事前通谋、行为过程中的配合、对犯罪结果的认知和态度等。例如,是否有明确的分工、是否有相互的教唆或者帮助行为等。如果各犯罪人之间没有故意的联系,即使他们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同一危害结果,也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总之,共同犯罪的故意关联性是认定共同犯罪的关键要素之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这种关联性,对于正确适用法律、准确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