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有哪些法律法规?


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众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相关的贸易行为,维护贸易秩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国内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它主要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规定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比如,它明确了从事货物进出口或者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同时,该法还对贸易救济措施作出了规定,当我国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可以依法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法律。海关是货物进出我国关境的监管机关,海关法规定了海关的基本职能和权力,以及货物进出口的监管程序。例如,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交验进出口许可证件和有关单证。海关会对货物进行查验、征税等操作,以确保货物合法进出境。 在国际条约和惯例方面,《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是被广泛应用的国际公约。它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该公约对合同的订立、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货物风险的转移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在货物风险转移方面,一般情况下,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自货物按照销售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转交给买方时起,风险就从卖方转移到买方。 国际商会制定的《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也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规则。它对11种贸易术语进行了定义和解释,明确了买卖双方在交货、运输、保险、通关等方面的责任和费用划分。例如,FOB(Free on Board)术语下,卖方负责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风险就从卖方转移到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