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代理权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和我爱人在处理一些家庭事务时,有时候一方替另一方做了决定。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夫妻之间有没有相互代理的权利,范围是怎样的。想了解一下关于夫妻代理权的司法解释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好明确我们各自的行为界限。
展开


夫妻代理权,通俗来讲,就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另一方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行为后果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与相对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条款明确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所谓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指的是夫妻双方及其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事项,比如购买食品、衣物,支付水电费、物业费等。在这些范围内,夫妻一方的行为就可以视为代表夫妻双方,所产生的债务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不过,如果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比如一方擅自以夫妻名义进行大额借款、重大财产处分等行为,原则上就不能直接认定对另一方有效。但如果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该行为是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相对人。这里涉及到表见代理的概念,即虽然没有明确授权,但相对人基于一些合理的表象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此时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法律会认定代理行为有效。例如,夫妻一方经常以夫妻共同名义与他人进行商业往来,另一方并未提出异议,那么当该方再次以夫妻名义实施类似行为时,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这是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思。 所以,在涉及夫妻代理权问题时,要区分行为是否属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同时也要考虑相对人的善意与否等因素来判断代理行为的效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