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费用超过3%是否违法?


在探讨居间费用超过3%是否违法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居间费用。居间费用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后,委托人按照约定向居间人支付的报酬。简单来说,就是居间人促成生意做成后拿到的好处费。 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居间费用的具体比例上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同时,第九百六十三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居间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居间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居间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居间人的报酬。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 从这些法律条文可以看出,法律尊重委托人和居间人之间的约定。只要双方是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达成的居间费用协议,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那么即使居间费用超过3%,该约定也是有效的,不违法。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居间费用过高,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委托人可能会以显失公平为由,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以,虽然法律没有明确限制居间费用比例,但在约定居间费用时,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避免过高或过低。 此外,如果居间人在促成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即使约定了居间费用,委托人也有权不支付,并且可以要求居间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居间费用超过3%本身并不违法,关键在于双方的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在签订居间合同时,双方应当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