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范围属于行政许可吗?


营业范围与行政许可的关系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你想做某些特定的事情,得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行。例如,开一家卖烟的商店,就需要向烟草专卖局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获得许可后才能合法卖烟。 对于营业范围而言,企业在设立登记时会确定其营业范围,这是企业可以从事经营活动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登记的营业范围内开展常规的经营活动,并不需要额外的行政许可。这种营业范围的登记更像是一种备案性质的行为,目的是让市场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比如,一家普通的服装店,登记的营业范围是销售服装,那么它在销售服装时不需要单独的行政许可。 然而,当企业的营业范围涉及到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时,就可能需要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例如,从事食品销售的企业,除了在营业执照上登记营业范围外,还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的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所以,营业范围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许可。如果营业范围内的经营活动属于一般经营项目,通常不需要行政许可;但如果涉及到许可经营项目,就必须获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才能开展经营,否则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企业在确定营业范围和开展经营活动时,一定要清楚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