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经营范围是否属于非法经营?


超出经营范围并不等同于非法经营,但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经营范围是指企业在合法的业务领域内所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必须经过企业登记机关的正式登记注册方可生效。在我国,工商机关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进行核准和登记。而超范围经营是指经营主体超越了登记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而擅自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行为。例如,一家医药公司营业执照规定经营范围仅限于中药、中成药批发与零售,若还从事西药、保健品的批发与零售,就属于超范围经营。 其次,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了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犯罪:(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结算业务的;(四)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一般的超范围经营行为,如果不涉及上述非法经营罪的具体情形,通常不属于非法经营罪,但可能会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查处以及行政处罚。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八十条规定,被许可人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对于超出经营范围的情况,常见的解决途径包括停止超范围的活动、申请变更经营范围或者接受相关的行政处罚。如果是轻微超出,建议尽快申请变更经营范围;如果超出范围严重且触犯了法律,应立即停止相关活动,并接受相应的法律处罚。同时,如需变更经营范围,请务必向工商部门提交申请,确保业务活动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