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公司补助是否算侵占公司财产?


在探讨多领公司补助是否算侵占公司财产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首先是“侵占公司财产”,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公司员工或其他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司的财物,并且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那么多领公司补助是否符合侵占公司财产的构成要件呢?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因为公司的失误,比如财务核算错误、信息传达不准确等原因,导致员工多领了补助,而员工在发现后及时主动告知公司并退还了多领的部分,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被认定为侵占公司财产。因为员工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只是被动接受了错误发放的补助,并且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式。 然而,如果员工明知自己多领了补助,却故意隐瞒事实,不告知公司,甚至妄图长期占有这笔款项,那么就可能构成侵占公司财产。这种行为体现了员工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符合侵占公司财产行为中对主观方面的要求。同时,如果多领的补助数额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就可能会面临刑事法律责任。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职务侵占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一般是三万元以上。 此外,即使多领的补助数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从民事角度来看,公司也有权要求员工返还不当得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所以,多领公司补助的员工有义务将多领的部分归还给公司。 多领公司补助是否算侵占公司财产,关键在于员工的主观故意和行为表现。如果员工发现多领后及时归还,通常不构成侵占;但如果故意隐瞒、非法占有,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员工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及时与公司沟通,妥善处理多领的补助,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