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不能是否不等于执行不力?
我之前申请了强制执行,可一直没拿到钱。我就挺纳闷,这到底是法院执行不力,还是属于执行不能的情况呢?我想弄清楚执行不能和执行不力之间的区别,要是执行不能的话,后续还有希望拿到钱吗?
展开


执行不能确实不等于执行不力。 “执行不能”指的是因为被执行人没了履行能力,像没有财产可以用来执行,或者不具备执行条件等,导致法院没办法把案子执行到位。简单讲,就是被执行人实在“没钱可还”了。比如说,被执行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名下没房没车没存款,也没有稳定收入,这种就是典型的执行不能情况。 “执行不力”通常是指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积极履行职责去推进执行工作。 从法律规定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规定,经过财产调查没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就是针对执行不能情况的一种处理方式。但要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而且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执行不能是客观上被执行人没有能力履行义务;而执行不力更多是执行工作开展上存在问题。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申请执行人遇到执行不能的情况,不要错怪法院执行不力,要理性看待。同时,也不要放弃关注被执行人的情况,一旦发现有财产线索,及时向法院提供,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