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再提高的时机到了吗?


个税起征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它指的是在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从收入中扣除的一定金额,这部分金额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判断个税起征点再提高的时机是否到来,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从经济层面来看,物价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物价持续上涨,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那么相同的收入水平下,实际购买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符合税收公平原则,即税收负担应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个税起征点与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但在调整个税起征点时,物价因素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比如,过去几次个税起征点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居民收入结构也是需要考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除了工资薪金所得,还有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如果大部分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但由于个税起征点未调整,导致更多的人进入纳税范围或者适用更高的税率,这可能会抑制居民的消费和投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时,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从财政角度来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个税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提高个税起征点会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因此需要综合评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财政支出需求。如果国家财政状况良好,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并且提高个税起征点带来的财政减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如优化税收结构、加强税收征管等,那么提高个税起征点就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同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也会影响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采取提高个税起征点等减税措施,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企业的投资意愿。 总之,判断个税起征点再提高的时机是否成熟,需要全面权衡经济、财政等多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