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了去法院起诉有用吗


被骗了去法院起诉是有用的。 从民事角度来讲,一方面可以追回损失。要是诈骗者骗走了你的财物或者让你有了经济损失,通过民事诉讼,能要求诈骗者返还财物或赔偿损失。法院会在查明事实后,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定诈骗者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像返还不当得利,赔偿因诈骗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能确认权利关系。起诉能明确你和诈骗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对后续可能涉及的其他法律程序或权益保护很重要。 从刑事附带民事角度看,要是诈骗行为构成犯罪,你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里对诈骗事实的认定,能为民事赔偿提供有力证据支持,提高获赔可能性。而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还能节省司法资源,避免对同一事实进行刑事和民事两套程序的重复劳动。 不过要注意,诈骗案件一般先由公安机关侦查,如果涉嫌刑事犯罪,通常先进入刑事司法程序。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刑事范畴的案子由公安部门行使管辖权。当遭遇财物受骗事件,可向当地公安机构报警。公安机关审核后,认为达到立案标准就会展开调查;若认为不满足立案条件,就无法批准立案。要是对不予立案的决定有异议,有权启动行政复议申诉。相关法律依据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如果公安机关在侦查后认为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或者经过刑事程序后仍有未追回的损失,您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此时需要有明确的被告、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您的损失以及与被告的关系等。所以,单纯依靠法院起诉来处理诈骗案件可能不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补充手段。 相关概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