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司法是否具有终局性作用?

我和别人有点纠纷,走了法律程序,最后法院判了结果。但对方还想继续折腾,我就想知道司法判决是不是有最终决定的效力,能不能就定下来了,不想一直没完没了地处理这个事儿,所以想了解司法是不是具有终局性作用。
展开 view-more
  • #司法终局
  • #两审终审
  • #司法裁判
  • #法律程序
  • #纠纷解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司法具有终局性作用。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司法终局性的概念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司法终局性,通俗来讲,就是在解决各种社会纠纷和争议时,司法是最后的、最权威的解决途径。一旦司法机关作出了生效的裁判,这个结果就具有确定性和权威性,不能随意更改,各方都要遵守。也就是说,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像协商、调解等,如果没有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司法来给出一个“一锤定音”的答案。 从诉讼程序上看,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这意味着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当事人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就是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再看刑事诉讼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刑事案件同样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判决就具有了终局性。虽然刑事诉讼中存在审判监督程序,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诉讼程序,而是一种特殊的纠错程序,它的启动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随意就能开启的。 在行政诉讼方面,同样遵循两审终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两审终审制度。行政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后,司法裁判的结果就是最终的处理结果。 司法的终局性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保障了法律秩序的稳定和可预测性,避免了纠纷的长期拖延和反复处理,使得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能够得到及时、明确的确定。如果司法没有终局性,那么纠纷就会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法律的权威也会受到损害。所以,司法的终局性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