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是否合理呢?
我爸妈年纪大了,我在外地工作很忙,很少能回家。听说现在法律规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我心里有点犯嘀咕,不知道这规定合不合理。我不是不想回去,实在是工作走不开。我就想知道从法律角度,这规定合理吗,是出于什么考虑制定的呢?
展开


从法律层面来看,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常回家看看”这一规定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从法律原理上来说,法律不仅要保障人们的物质权益,也需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权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子女在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子女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陪伴和关心,这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一规定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的一种法律化体现,倡导社会形成尊重、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 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很多子女远离家乡工作生活,老年人独居情况增多。法律规定“常回家看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减少因情感缺失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同时,这也督促用人单位保障赡养人的探亲休假权利,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当然,对于一些客观上确实存在困难,比如工作性质特殊、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频繁回家的子女,法律也并非是强制要求必须每天或者每周回家。法律更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关怀的意识和行动。在实际执行中,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总体而言,法律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是在平衡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合理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