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送给父母的钱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在探讨婚后送给父母的钱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夫妻共同财产,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这里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一般都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中有明确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送给父母钱的情况需要分不同情形来看。如果这笔钱本身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未经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一方擅自将钱送给父母,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无权处分。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都有平等的处理权,任何一方不能未经对方同意就随意处置。打个比方,夫妻两人婚后一起努力工作赚了100万,这100万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丈夫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拿了50万送给自己的父母,妻子知道后不同意,那么这种赠送行为可能就存在问题。 然而,如果夫妻双方对这笔钱的处置达成了一致意见,比如双方商量好每个月拿出一定数额的钱送给双方的父母,作为对父母的赡养费用等,那么这种赠送行为就是有效的。因为这体现了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共同处分权。另外,如果这笔钱是一方的个人财产,比如是一方婚前就已经拥有的财产,或者是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等属于个人财产范畴的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有相关规定),那么这一方有权自主决定将其送给父母,这种情况下送给父母的钱就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问题。 婚后送给父母的钱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钱的性质以及夫妻双方对该笔钱的处置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如果涉及到较大数额的财产赠送,建议夫妻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也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