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额是对方诉求的十分之一合理吗?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额是否为对方诉求的十分之一合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身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当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时,要求赔偿义务人以财产进行赔偿的侵权法律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因为别人的过错导致自己身体受伤了,受伤的人可以要求对方赔钱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项目和计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医疗费一般按照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则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所以,如果对方提出的赔偿诉求过高,你计算出的赔偿额是对方诉求的十分之一,有可能是合理的。但前提是你要依据上述法律规定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来确定赔偿数额。例如,对方要求高额的误工费,但没有提供合理的误工时间和收入证明,而你按照实际情况计算出了合理的误工费金额,那么在这一项上你的赔偿额就可能与对方诉求相差较大。 然而,如果对方提出的诉求是有合理依据的,比如有明确的医疗费用票据、专业的鉴定报告等,而你只是主观认为赔偿额过高,没有合理的计算依据,那么你的赔偿额可能就不合理。 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如果双方对赔偿数额存在争议,一般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由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法院会审查双方的证据,判断赔偿项目和数额是否合理,最终作出公正的判决。总之,判断赔偿额是否合理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