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公摊面积超过20%是否合法?
我买的房子公摊面积超过了20%,感觉公摊太大,使用面积变小了。我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上,房屋公摊面积超过20%这种情况合不合法呢?有没有相关的规定来约束公摊面积的比例?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要判断房屋公摊面积超过20%是否合法,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重要概念。公摊面积,简单来说,就是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等,这些都属于公摊的范围。
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直接规定房屋公摊面积的具体比例。不过,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这意味着,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需要明确告知购房者房屋的公摊面积情况。如果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故意隐瞒、虚假宣传等行为,导致购房者对公摊面积产生误解,那么购房者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欺诈、重大误解等相关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虽然没有法律强制规定公摊比例,但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一个大致的公摊范围参考。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在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在15%-20%;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约在20%-25%。
所以,单纯从法律规定角度讲,房屋公摊面积超过20%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 开发商没有按照规定如实告知公摊情况,或者在合同中有关于公摊面积的不合理约定,购房者就有权利采取法律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