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退钱还是补钱呢?
我对个人所得税不太懂,算出来有应纳税所得额后,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是能退税拿到钱,还是得补税交钱给国家。我很担心会算错,影响自己的财务情况,也怕违反相关规定,所以想搞清楚这应纳税所得额最后到底是退还是补。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是退钱还是补钱,需要通过一系列计算和比较来确定最终是退税还是补税。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应纳税所得额就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个人的收入减去一些可以扣除的项目后得到的金额。比如说,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这些收入加在一起,再减去每年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还有专项扣除(像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比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剩下的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实行预扣预缴制度。在平时取得收入的时候,单位或者支付方会按照一定的方法预先扣除个人所得税。到了年度终了,纳税人需要进行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年度汇算就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如果经过计算,年度应纳税额小于平时预扣预缴的税额,那么就会产生退税,税务机关会把多扣的钱退还给纳税人;反之,如果年度应纳税额大于平时预扣预缴的税额,纳税人就需要补税。
例如,小李全年综合所得收入是20万元,各项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是10万元。平时预扣预缴了3万元的税,经过年度汇算计算,他全年实际应纳税额是2.5万元,那么就会有0.5万元的退税;要是计算出来全年实际应纳税额是3.5万元,那小李就需要补税0.5万元。
所以,应纳税所得额只是计算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数据,最终是退钱还是补钱要通过完整的年度汇算计算才能明确。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