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答辩人究竟是指原告还是被告呢?
我最近在处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看到法律文书里提到了“被答辩人”。我搞不清楚这个被答辩人到底是指原告一方,还是被告一方。我自己既是案件参与者,又不太懂法律术语,很想弄明白这个概念,不然都不知道文书里说的是谁,所以来问问。
展开


在法律程序里,要判断被答辩人是原告还是被告,得结合具体的法律程序和场景来确定。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被答辩人”这个概念。“被答辩人”是在法律答辩环节出现的一个称呼。当一方提出诉求或者主张,另一方针对这个诉求或主张进行回应和辩解,提出诉求或主张的这一方就是被答辩人。 在民事诉讼里,通常最初是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时候被告会针对原告的诉求进行答辩,此时被答辩人就是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状。这里起诉状是原告提出来的,被告对其进行答辩,那么原告就是被答辩人。 不过,如果被告提出反诉,反诉是被告针对本诉提出的独立的反请求。在反诉这个程序里,角色就发生了转换。被告成了提出诉求的一方,原告则要针对被告的反诉进行答辩,此时被答辩人就变成了被告。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一般是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是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通常情况下,原告起诉后,被告进行答辩,被答辩人就是原告。但如果被告在某些情况下提出了类似反诉的主张,那么被答辩人就可能变成被告。 在刑事诉讼中,主要是由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如果是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赔偿等诉求,被告人进行答辩,那么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就是被答辩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