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社保又退了还算应届生吗?


要判断交了社保又退了是否还算应届生,需要先明白“应届生”和“社保”这两个概念。应届生一般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学生,分为当年应届毕业生、择业期应届毕业生等情况。当年应届毕业生就是在毕业当年的学生身份,择业期应届毕业生则是毕业两年内(部分地区是三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组织关系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等的毕业生。 社保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从法律角度看,目前并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缴纳社保后又退回就不算应届生。在界定应届生身份时,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对于学校来说,在毕业的当年,只要是完成学业正常毕业的学生,学校会认定为应届生,这和是否缴纳过社保没有关系。例如,小王是2024年6月毕业,学校会在毕业季认定他为2024届应届生,不会因为他在毕业前几个月缴纳过社保又退回就改变这个认定。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类招聘中,一般对应届生身份的要求比较严格。有的岗位明确规定必须是当年毕业且未缴纳过社保的学生才能报考。如果交了社保,即使又退了,可能也不符合这类岗位对应届生的要求。比如,某省公务员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且未缴纳过社会保险”,那么交过社保又退回的考生就不能报考这类岗位。 在企业招聘中,情况会相对灵活一些。一些企业可能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是否缴纳过社保并不会过于计较。只要是毕业年限符合企业对应届生的要求,即使交过社保又退回,也有可能被认定为应届生。比如,小李毕业于2024年,在毕业当年缴纳了一个月社保后退回,他在2025年参加某企业招聘,该企业对应届生的定义是毕业两年内的学生,那么小李就有机会被该企业认定为应届生。 所以,交了社保又退了是否还算应届生,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相关单位的规定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