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限制股东转让股权是否违法?


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约定限制股东转让股权是否违法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股东转让股权以及相关限制约定的基本概念。股东转让股权,简单来说,就是股东把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卖给其他人。而限制股东转让股权的约定,通常是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之间的协议里规定一些条件,来限制股东自由转让股权。 从法律依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这说明法律本身就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设置了一定的程序和条件。 对于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规定,《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就赋予了公司章程可以对股权转让作出不同于法律一般规定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章程里约定的限制股东转让股权的条款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然而,如果约定的限制过于苛刻,严重侵害了股东的合法权益,比如完全禁止股东转让股权,使股东的出资无法变现,这可能就会被认定为违法。因为股东的股权具有财产属性,股东有权在合理范围内处分自己的股权。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约定的合理性、公平性以及是否损害股东的基本权益等因素来判断约定的效力。 所以,约定限制股东转让股权不一定违法,需要看约定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合理公平。如果股东对相关约定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