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空白劳动合同是否应视为未签订劳动合同?


在探讨签空白劳动合同是否应视为未签订劳动合同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一份有效的劳动合同,应该明确规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重要条款,这样才能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当劳动者签订了空白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合同中的关键条款处于不确定状态。从表面上看,劳动者的确在合同上签了字,似乎已经完成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然而,从法律实质上来说,这种空白合同可能无法真正体现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也不能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这些条款是劳动合同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如果签订的是空白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后续可能会随意填写合同内容,这对劳动者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权益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为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所以,签空白劳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为未签订劳动合同。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自己签订的是空白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后续填写的内容与当初的约定不符,或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那么法院可能会认定这份空白劳动合同无效,进而视为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总之,签空白劳动合同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劳动者应该尽量避免签订这样的合同。如果已经签订了空白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聊天记录、录音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