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辞职扣工资是否违法?


在探讨学生辞职扣工资是否违法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这种用工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等;而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接受劳务并支付报酬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多地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规定。 在劳务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来确定。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辞职的相关条款,比如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完成一定的工作交接等,学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这些义务,用人单位却无故扣工资,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足额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学生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双方没有签订合同,或者合同中没有关于辞职和扣工资的明确约定,那么用人单位扣工资就缺乏合法依据。按照公平和等价有偿的原则,学生提供了劳务,就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用人单位随意扣工资,侵犯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此时,学生同样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要求其支付足额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另外,如果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比如某些实习学生与单位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扣工资的行为就要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差额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