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了,不立案会不会有影响?


被诈骗了不立案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对追回损失的影响**:如果诈骗案件不立案,警方可能不会启动侦查程序,这就会使得调查诈骗分子、追踪诈骗资金流向等工作难以开展。没有公安机关的介入,仅凭受害者自身的能力,往往很难找到诈骗分子,更难以追回被骗的财物。例如,诈骗分子可能会利用未立案的时间差,将诈骗所得的资金转移、隐匿,导致最终无法追回。 **对追究诈骗者责任的影响**:从法律层面来讲,立案是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重要前置程序。只有立案后,公安机关才能依法对诈骗分子进行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等。若不立案,就无法进入刑事诉讼程序,诈骗分子可能就不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将其作为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立案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关键环节。 **关于不立案的救济途径**: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追诉时效问题**:如果诈骗数额较大五年后不立案的,就会过追诉时效;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十年后会过时效;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二十年后会过时效。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相关规定。所以,若因各种原因未及时立案,可能会导致超过追诉时效,使诈骗分子最终逃脱法律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