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反官不究,民要反官必究”这种说法有法律依据吗?
我不太理解“民不反官不究,民要反官必究”这句话。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在实际的法律执行中,是不是真的是民众不追究,官方就不管,民众追究了,官方就一定会管呢?我想了解这里面的法律原理。
展开


“民不反官不究,民要反官必究”这种表述,其实通俗地反映了法律中不同类型案件的处理模式。在法律领域,案件大致分为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 自诉案件,就类似于“民不反官不究”所表达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等。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指只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才会受理的案件。像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案(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侵占案等都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这意味着如果被害人不主动去法院起诉,司法机关一般不会主动介入处理。这是因为这类案件通常涉及个人的名誉、婚姻、财产等权益,主要影响的是个人的利益,所以法律将是否追究的权利交给了被害人。 而公诉案件,则对应“民要反官必究”。对于公诉案件,只要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就会主动进行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工作,不管被害人是否主动提出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自诉案件外的大多数刑事案件都属于公诉案件,比如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行为。即使被害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报案,一旦司法机关发现犯罪线索,也会依法进行处理。因为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被害人的个人权益,还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等造成了危害,所以司法机关有职责主动介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法律执行过程中,也并不是绝对的“民不反官不究,民要反官必究”。对于自诉案件,如果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等特殊情况,司法机关也可能会主动介入;对于公诉案件,即使被害人要求追究,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和证据要求等,司法机关才会依法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