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是否会构成犯罪?


商标侵权是否会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商标侵权。商标是用来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商标侵权就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进行其他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你看到市场上有些仿冒名牌的产品,它们的商标和正品非常相似,这就可能构成商标侵权。 在我国,一般的商标侵权行为属于民事侵权,主要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这意味着,如果商标权人发现有人侵权,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然而,当商标侵权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就可能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三种与商标有关的犯罪: 一是假冒注册商标罪。《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包括非法经营数额较大、侵权所得数额较大、多次实施侵权行为等。 二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也就是说,如果你明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还去销售,达到一定标准就会构成犯罪。 三是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比如,有人专门制造假冒的名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这些标识,就可能触犯此罪。 判断商标侵权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在于侵权行为的情节和危害程度。如果只是轻微的商标侵权,一般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但如果侵权行为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商业活动中,一定要尊重他人的商标权,合法经营,避免因侵权行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