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核算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探讨?


权益法核算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核算方法,它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核算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是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问题。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而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九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投资成本的合理调整,确保了投资账面价值能更准确反映投资的实际价值。 其次,投资损益的确认也存在诸多探讨点。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在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时,需要考虑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情况,应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此外,对于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一条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再者,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处理也是权益法核算中的重要问题。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综合变动对投资企业的影响。 另外,在权益法核算中,还可能涉及到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问题。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这一规定旨在避免因内部交易而虚增或虚减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权益法核算中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依据相关会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处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反映和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