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票不走公账会有问题吗?


在探讨开普票不走公账是否有事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关键概念。普票,也就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它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用于记账和税务处理的一种重要凭证。公账则是指企业在银行开设的用于企业资金收付的账户,它是企业财务往来的重要渠道。 从法律角度来看,开普票不走公账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发票,不得有下列行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扩大发票使用范围;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虽然该条文没有直接明确开普票必须走公账,但在实际操作中,开具发票应当与真实的交易情况相符,包括资金的流向。 不走公账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交易不真实,存在虚开发票的嫌疑。虚开发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即使不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普通发票情节严重的,也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此外,不走公账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影响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申报。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企业可能需要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承担相应的罚款。 综上所述,开普票不走公账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确保发票的开具和资金的收付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