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在生活中听说了徇私枉法这个词,不太清楚具体含义。想知道法律上对于徇私枉法是怎么定义和解释的,它涵盖了哪些情况,有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希望了解一下相关的司法解释。
展开


徇私枉法,通俗来讲,就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为了私人的利益、感情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违背法律和事实去处理案件。这是一种严重破坏司法公正和法治原则的行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对徇私枉法罪的立案标准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这里说的“追诉”,就是采取各种刑事诉讼手段,像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把本来没有犯罪的人当成犯罪嫌疑人来处理。比如说,司法工作人员因为收了别人的好处,故意捏造证据去陷害一个无辜的人,让这个人被刑事立案调查,这就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这可能表现为故意不立案、不侦查、不起诉等。例如,司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利益往来,就故意隐瞒犯罪事实,不按照法律程序去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以及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在审判案件时,法官应该依据事实和法律来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果法官为了私利,故意歪曲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作出不公正的判决,这就是枉法裁判。比如,明明证据显示被告人有罪,但法官却因为某些原因判决被告人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些规定和解释,都是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和严肃,打击司法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