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三个月劳动仲裁如何处理?


当遭遇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三个月的情况,申请劳动仲裁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劳动仲裁的处理方式以及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也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接下来是劳动仲裁的具体处理流程。第一步是申请。劳动者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事项。 第二步是受理。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是开庭审理。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开庭审理时,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答辩、举证、质证等环节。 第四步是裁决。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裁决。一般情况下,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如果用人单位在仲裁裁决生效后仍不支付拖欠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证人证言等,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总之,劳动者在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时,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