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继承适用什么法律?


在处理涉外继承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涉外继承。涉外继承指的是在继承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有一个或几个涉及国外的继承,比如被继承人是外国人、遗产在国外等情况。 对于涉外继承适用的法律,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明确规定。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简单来说,如果是法定继承这种方式,一般按照被继承人去世时经常居住的地方的法律来处理,但要是涉及到不动产的法定继承,就按照不动产所在地方的法律处理。比如,被继承人长期居住在国外,那么法定继承可能就要依据国外那个地方的法律;但如果他在国内有一套房子,这套房子的法定继承就要按照我国的法律来。 第三十二条规定,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有效。也就是说,对于遗嘱的方式,只要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或者去世时经常居住地方的法律、他的国籍所属国家的法律或者立遗嘱行为发生地方的法律中的任何一个,这个遗嘱就是有效的。例如,遗嘱人是中国国籍,但在国外立遗嘱,只要符合中国法律、他立遗嘱时居住国法律或者立遗嘱行为地所在国法律,遗嘱就是有效的。 第三十三条规定,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这意味着判断遗嘱是否有效,可以依据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去世时经常居住地方的法律,也可以依据他的国籍所属国家的法律。比如,遗嘱人立遗嘱时在国外居住,判断遗嘱效力时可以参考国外居住地的法律,也可以参考他中国国籍所属的中国法律。 第三十四条规定,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当涉及到遗产管理等相关事项时,就要按照遗产所在地方的法律来执行。例如,遗产在国外,那么遗产管理等事宜就要遵循国外那个地方的法律。 在处理涉外继承案件时,一定要依据具体的法律条文,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适用的法律,这样才能保证继承程序合法、公正地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