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则?
我想了解下,在咱们国家,针对像老人、儿童、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都有哪些法律规则来保护他们呢?我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的朋友,感觉他们在生活中还是会遇到不少困难,所以想知道法律能给他们提供哪些保障。
展开


弱势群体一般是指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在经济、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较弱的群体,比如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等。我国有一系列法律规则来保护这些弱势群体。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部法律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它规定了老年人在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等方面的权益。例如,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而制定的。它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比如,学校、幼儿园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该法涵盖了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则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它在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对妇女进行保护。例如,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