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的五项措施如何切实解决困难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农村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五项措施能从多个层面切实解决困难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 首先是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这一措施就好比把法律援助的大门开得更大,让更多的困难农民能够进入这个‘法律保护圈’。以往一些案件可能不在法律援助范围内,现在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困难农民权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其中。根据《法律援助条例》,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扩大范围后,更多困难农民的合法诉求能通过法律援助得到解决。 其次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这就像是降低了进入法律援助这个‘福利场所’的台阶,让困难农民更容易跨进去。降低经济困难标准,使得那些收入略高于原有标准但仍然面临经济压力的农民也能获得法律援助。以前可能要求年收入低于一定数额才能申请,现在标准适当提高,让更多农民符合条件。《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提出了要逐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简化程序也是重要的一项措施。这就如同给打官司的流程做了一次‘瘦身’,去掉繁琐的环节,让困难农民能更轻松地启动法律援助程序。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困难农民,不再要求提交一些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并且加快受理、审查、指派的速度。《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也强调了要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质量监管则是为了保证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就像给法律援助服务戴上了一个‘质量紧箍咒’。法律援助机构通过案件质量评估、庭审旁听、回访受援人等方式,确保律师等法律援助人员为困难农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对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控制有明确要求,保障困难农民能真正从法律援助中受益。 最后是提供便民服务。这就像是把法律援助的服务点‘搬’到了困难农民的身边。在农村基层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方便农民就近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利用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自己的法律问题。总之,这五项措施从范围、门槛、程序、质量和服务便利性等方面全面发力,切实解决了困难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