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先刑后民有哪些法律依据?

我在处理一起涉及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的案件时,听说有先刑后民的原则。我不太明白这个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想知道在我国法律里,先刑后民是根据哪些具体条文来规定的呢?
展开 view-more
  • #先刑后民
  • #法律依据
  • #民刑交叉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先刑后民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后,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由法院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部分。在此之前,法院不应单独就其中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判决。 先刑后民的法律依据有多个相关规定。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另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也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如果民事案件的审理需要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那么按照此规定,民事案件就应当中止审理,等待刑事案件的结果,这也体现了先刑后民的原则。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