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收养关系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解除收养关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法律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从人身关系方面来看。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这就好比原本建立起来的“法律上的亲属链条”断开了,养子女不用再像在收养关系存续期间那样,对养父母承担赡养义务,也不再享有像亲生子女那样继承养父母遗产的权利等。同时,养子女和养父母的其他近亲属,比如养兄弟姐妹等之间的法律关系也随之消失。 而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是未成年养子女,他们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因为未成年人还需要在生活、成长等方面得到原生家庭的支持和保护,法律这样规定有助于保障他们的权益。但如果是成年养子女,其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因为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否恢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可以由他们自己和原生家庭共同商量决定。 其次,在财产方面。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这体现了法律对于养父母在抚养养子女过程中付出的一种合理补偿。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这是对养父母权益的一种保护,防止养子女在成年后做出伤害养父母的行为而不承担相应责任。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