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买房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在探讨假离婚买房的法律后果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假离婚”的概念。从法律层面来讲,并不存在“假离婚”一说,只要夫妻双方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经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婚姻关系就会合法解除,和“真离婚”产生同样的法律效力。
首先,财产分割方面可能会出现风险。很多夫妻假离婚时会对财产进行分割,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房产、存款等财产归属。一旦办理了离婚手续,这份离婚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反悔,不愿意复婚,另一方很难要求重新分割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说,离婚协议一旦生效,双方都要遵守其中的约定。
其次,子女抚养问题也可能变得复杂。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和抚养费等问题会按照离婚协议或者法院判决来执行。如果是假离婚,之后一方不配合按照之前的约定共同抚养孩子,或者在抚养权上反悔,就会给孩子和另一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再者,购房资格和贷款问题。假离婚买房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取购房 资格或者享受更优惠的贷款政策。然而,如果在购房过程中,相关部门发现了假离婚的情况,可能会取消购房者的购房资格,银行也可能会拒绝提供贷款。并且,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欺诈行为,严重的话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另外,复婚问题也不容忽视。假离婚后,如果一方不愿意复婚,另一方也没有办法强迫。婚姻关系是基于双方自愿建立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三条规定,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婚姻关系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重新进行结婚登记。如果一方变卦,另一方可能会人财两空。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假离婚买房的行为破坏了社会诚信和公序良俗,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监管,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总之,假离婚买房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和社会隐患,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在面对购房等问题时,应当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来解决。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金融诈骗罪主体可以是单位吗?
上市公司怎样从股市拿到钱?
在赛罕区欠款能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医疗损害属于什么责任?
留置解除后会被判刑吗?
两家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后进行人员调离是否合法?
跨省拘留记录能不能查到?
欠钱不还又没有证据,找法律咨询公司有用吗?
物业增值税税率是多少?
收款收据是否需要纳税?
盗窃财物价值认定规则是怎样的?
伤情鉴定眼睛当地不给鉴定怎么办?
死刑缓刑最多是几年?
民法典对无主物有哪些规定?
仲裁时一方不同意仲裁该怎么办?
被法院限高的人能做法人代表吗?
交通事故残疾该如何赔偿?
牵连犯的定义是什么以及牵连关系如何判断?
购房合同公证是否有用?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