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以办工作为由被骗是否应该立案?
我有个朋友说能帮我办工作,我给了他不少钱,结果工作没办成,钱也不还我了。我怀疑自己被骗了,想知道这种情况要不要去立案啊?我就是想弄清楚这事儿能不能立案,要是立案了会怎么处理。
展开


朋友之间以办工作为由被骗,是应该考虑立案的。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诈骗罪,简单来说,就是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走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根据法律规定,《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构成诈骗罪。不过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区可以在这个额度范围内调整立案标准,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后实施 ,比如江苏省数额较大的标准是6000元。只要达到当地的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就会立案侦查。 要是诈骗额度没有达到刑事立案门槛,也不意味着骗子就能逍遥法外,这种情况会受到行政处罚。一般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能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材料,会按照管辖范围迅速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会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报案人。报案人如果不服,还可以申请复议。 所以当遇到朋友以办工作为由骗钱的情况,要及时报警,向警方提供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证明诈骗事实发生的证据材料,由公安机关来判断是否立案 。 相关概念: 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立案标准:是判断案件是否成立的初始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司法机关才会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对案件进行处理。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