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公证书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拆迁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拆迁行为及相关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法律文书。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法律效力。 首先,证据效力是拆迁公证书最基本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意味着在涉及拆迁的纠纷或诉讼中,拆迁公证书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其证明力相对较高。例如,如果在拆迁过程中,对于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过程存在争议,拆迁公证书可以证明协议签订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法院一般会认可其证明的事实。 其次,拆迁公证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拆迁中,如果拆迁补偿协议经过公证,且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债务人(通常是被拆迁人或拆迁方)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当一方不履行协议时,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无需经过繁琐的诉讼程序。 再者,拆迁公证书还具有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效力。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办理公证的拆迁事项,只有经过公证,该法律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一些地方规定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必须经过公证才生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证就成为了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 最后,拆迁公证书可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它通过对拆迁行为和相关事项的公证,确保拆迁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防止一方当事人在拆迁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同时,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时,会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意思表示、协议内容等进行严格审查,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避免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纠纷,公证书也能为当事人提供有力的维权依据。 总之,拆迁公证书在法律上具有重要的效力,能在多个方面保障拆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