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继承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流动继承,简单来说就是在继承过程中,财产随着继承人的情况变化,在不同人之间依次传承。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首先是法定继承顺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流动继承中,每一次继承都要遵循这个法定顺序。比如爷爷去世后,如果没有遗嘱,他的财产首先由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也就是他的配偶、子女、父母来继承。 其次是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情况。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转继承则是指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例如,爸爸先于爷爷去世,那么爸爸的子女可以代位继承爷爷的遗产;如果爸爸在爷爷去世后,遗产分割前去世,且没有放弃继承,爸爸应继承的份额就会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 再者是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如果被继承人立有遗嘱,那么在符合遗嘱有效的条件下,优先按照遗嘱进行继承。遗嘱继承可以打破法定继承的顺序和份额。但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比如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等。只有合法有效的遗嘱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最后是遗产范围的确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像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等,在进行继承时需要先进行分割,确定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部分,才能进行继承。在流动继承过程中,每一次继承都要准确界定遗产的范围,避免错误继承他人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