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团购,指的是多个消费者联合起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购物方式。在团购过程中,确实有不少法律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是合同方面的问题。当我们参与团购时,实际上就和商家建立了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团购时,很多交易是通过电子平台完成的,这就相当于以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订立了合同。我们要仔细阅读团购页面的各项条款,比如商品或服务的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付时间和方式等内容。这些条款就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我们点击购买,就意味着同意了这些条款。如果商家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就构成了违约。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其次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一系列权利。比如,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团购中,商家有义务如实告知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能进行虚假宣传。如果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瑕疵或者夸大服务的效果,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消费者还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商家不能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比如强制搭售其他商品、限制消费者的退换货权利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再者是发票问题。有些商家在团购时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发票,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索要发票不仅是我们消费者的权利,也是监督商家依法纳税的一种方式。如果商家拒绝提供发票,我们可以向税务部门进行投诉。 最后是争议解决问题。如果在团购过程中与商家发生了争议,我们要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先与商家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