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三方协议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三方协议通常是指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它是明确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以下是签订三方协议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法律问题。 首先,要明确协议主体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签订三方协议时,要确保用人单位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比如是否经过工商登记等,毕业生也要确保自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 其次,要仔细审查协议条款。协议中一般会涉及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资待遇、服务期限、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对于薪资待遇,要明确是税前还是税后工资,是否包含奖金、补贴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所以在协议中要明确工资的支付方式和时间。对于服务期限和违约责任,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构成违约以及违约后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如,如果毕业生违反协议约定,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合理,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再者,要注意协议的生效条件和时间。三方协议一般需要三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但有些协议可能会约定附加条件,比如需要经过学校审核通过等。要明确协议的生效时间,以便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开始的时间。 另外,要妥善保管协议。三方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毕业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那份协议,避免丢失或损坏。如果在签订后发现协议有问题,要及时与用人单位和学校沟通协商,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最后,要了解相关的救济途径。如果在履行三方协议过程中发生纠纷,毕业生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协议中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