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人员违法审计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工程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监督和审查作用,确保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合理、合规。然而,如果工程审计人员违法审计,将会承担一系列的法律责任。 首先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这里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例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接受被审计单位的贿赂,从而故意隐瞒工程中的违规问题,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就会受到行政处分。 其次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如果工程审计人员违法审计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审计人员因为疏忽大意或者故意提供错误的审计报告,导致建设单位做出错误决策,从而遭受经济损失,那么该审计人员就需要对建设单位的损失进行赔偿。 最后是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多个罪名可能与工程审计人员违法审计相关。例如,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勾结,故意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根据《刑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工程审计人员违法审计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这就要求工程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