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有什么法律意义和要求?

我和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事情,打算双方协商一致来解决。但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双方协商一致有啥说法,达成的结果受不受法律保护,协商的时候有没有啥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想了解了解。
展开 view-more
  • #协商一致
  • #合同订立
  • #法律效力
  • #违约责任
  • #和解协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在法律上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双方就某一事项达成了相同的意见和想法。在很多法律场景中,这种协商一致都起着关键作用。 从合同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而合同的订立过程其实就是双方协商一致的过程。当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合同,合同一般自成立时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这意味着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就可能构成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比如,甲和乙协商一致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购买一批货物,乙要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和数量交付货物,甲则要按照约定支付货款。如果乙没有按时交付货物,甲就有权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可能包括赔偿损失等。 在其他一些法律事务中,双方协商一致也可能产生重要的法律后果。例如在民事纠纷的解决中,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和解协议,这种协议同样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双方都应当遵守。但是,如果在协商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一方违背真实意愿达成一致,那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总的来说,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是民事法律活动中常见且重要的行为,其结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