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责任,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首先是民事责任。会计造假往往会对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经济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会计人员故意或因重大过失进行造假,导致投资者依据虚假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决策,从而遭受经济损失,那么会计人员可能要对这些受损的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比如,投资者因为相信了虚假的财务报表而购买了公司的股票,之后股价因造假被揭露而大幅下跌,投资者的损失就可能由造假的会计人员来部分或全部赔偿。其次是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造假的会计人员,财政部门可以对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对于单位负责人,如果其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也会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如果涉及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证券监管机构会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警告等,还可能限制其市场准入。最后是刑事责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多个罪名与会计造假相关。例如,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再如,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总之,会计造假绝不是一件小事,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持职业操守,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